醬醬醬醬~~
我們來到了臺灣歷史博物館!!!
以「臺灣歷史」為軸心,結合考古學、民族學、民俗學與博物館學等範域,
呈現臺灣歷史的繁複面貌;同時透過多元詮釋的歷史敘述,
展露臺灣長時期多樣民族與生活環璄互動的歷程;進而開拓出更為壯闊的視野。
2011年10月29日,屬於全體臺灣人的臺史博,榮耀開館,
呈現歷史記憶是流動的。
廁所外還有貼心的設計,
一張長的板凳讓等待的人有位置可以坐下來休息~~
位於在博物館的左側,
不是一般的看版而是太陽能光電板(專業名稱:光電雲牆)
「光電雲牆」是國內經典的光電發電設施之一,
也是本館極具代表性的醒目大型意象。
雲牆共由1,755片板面組合而成,
含1,350片太陽能光電板及405片網印玻璃,
其設計除了象徵先民渡海之際雲天壯闊的意象,
也是支援博物館電力的環保設施。
「和樂」
位於遊客停車場通往博物館建築的必經之路,
是一座不鏽鋼雕塑,以雷射技術切割呈現一個花雕球,
花團錦簇象徵融合的意象。
以剪紙圖案設計手法加以轉化,並雕刻成鏤空圖案,
拼貼在球體上;作品內部有太陽能燈光設備,
日間吸收太陽能,晚上啟動照明燈,呈現出燈籠發光的視覺效果。
從停車場一路走到館外的弟弟累到不想自已走了~`~
公家的售票都很平民~~
全票才80元,當天還因為慶祝雙十節!!
身份證有出現1跟0的就可以免費捏~~
(一堆人不是在買門票,而是在一旁抽出自已的皮夾給警衛核對)
一進門就看到時光車站和伴手區
來呦~~兩位小小人客妳們要去哪裡呢~~
這裡就是時光車站的入口處,
每一次約10~15分鐘一班車!!
車廂提供32席座位,還有一位車長~
車站內的等候區,
有的人息地而坐、有人併靠著梁柱、站著等的也很多!!
一眼望去,大家都還滿像真的要去搭火車的樣子~~
車內的影片還沒有播放前是可以拍照的,
火車開始後,車箱會開始搖搖晃晃~~
慢慢的左右兩側會開始播放影片,
車箱也會隨著情節變化而晃動(例如轉彎、爬山、遇到空難、、等等)
一幕幕臺灣的往日人文風景恍如回到400年前的早期臺灣……
讓我們搭上時光列車進入歷史的時光之旅,來一趟從現在回到過去的大冒險。
看完時光之旅後,大家必須從車箱後門離場,
順著車箱後門走出來,會出現地底下的秘密~
右圖則是太巴塱頭目說筆筒樹傳說故事!
高大如樹的蕨類,不會開花,枯葉掉落時會留下如蛇類鱗片的落葉痕,因此又叫蛇木。
左下圖是原住民的穀倉,高架式穀倉可隔離地面濕氣,
柱腳最上端還設計了可阻擋鼠類侵入的「防鼠板」,
此處設置的穀倉樣式屬於達悟族所有。
這裡還有兒童廳和親子DIY,有現場老師在一旁教學~~
如果覺得走累了,沒有關係!!
這裡的故事屋可以讓大人小孩片刻休息看個短片~~
來走向二樓,去看臺灣的故事嘍~~
有趣的翻翻書又來了嘍~~
早期的居民
原住民的模範部落
異文化的相遇
十六、七世紀,東、西洋諸國勢力因航海貿易,
在東洋航線上必經之地的臺灣相遇,荷蘭與西班牙人在國家的支持下,
首先在臺灣建立了一個初步制度化的殖民(貿易)據點。
但來到這座島上的,不只有荷蘭人和西班牙人,還有日本人及漢人,
透過荷蘭船艙來了解當時的航海生活故事,並藉著一組四面的大型螢幕,
作為小劇場,呈現這些人的互動。
唐山過臺灣
一艘載著船員及偷渡客等原尺寸大小的「紅頭船」靠岸臺灣的場景,
重塑了臺灣被納入清帝國版圖後,閩粵居民渡過艱險的黑水溝移民臺灣的故事,
這些人進入臺灣後,遇到了原住民,產生了錯綜複雜的關係。
地域社會&多元文化
十七至十九世紀間移民陸續進入臺灣島不同的地區,
因地理環境、人群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發展,
觀眾將沿著海、平原、丘陵、城鎮到後山的參觀動線,
了解當時各區域的發展,而真人比例的藝陣隊伍,
也象徵著不分時地,宗教信仰始終連繫著這片土地與人民。
早期的百姓都是以水牛來犁田~
場景都很逼真、寫實~~
製鹽的時代~~
鉅變&新制序
是展示日本如何在臺灣建立無所不管的殖民政府,
同時說明臺灣社會的改變與適應,和民族主義的萌芽。
除了統治,臺灣的都市也在此時出現了,
透過街屋及街景的復原,展場提供了雜貨店、和服店、照相館、咖啡廳及診所,
讓參觀者體驗日本時代的都市生活,而臺北榮町(現在西門町一帶)的縮尺模型
好嚇人的士氣,每個人都好嚴肅 (日本時代)~~
宜蘭座
昭和7年(1932),宜蘭街黃天賜、吳番薯、林長陽、黃崇煌、黃火木、
黃來富、呂長柏等組織宜蘭劇場株式會社,
集資八萬日圓,在今宜蘭市康樂路起建「宜蘭座」,
相傳該地原為蓮花池,後為黃阿西家族買下。於
昭和8年(1933)8月落成啟用,宜蘭地區於出現了正式的現代式內戲院,
戲院屬近代樣式,有蘭陽唯一之稱,數年後九份周天生家族接收經營,
戰後改為放映電影,並更名為「宜蘭戲院」,在民國80年代歇業。
日治時代的醫館
餐館
弟弟也拿著手帕要來幫忙擦桌子~~
日治時代的布莊
早期的雜貨店
邁向多元民主社會
本單元從二戰後日本殖民者離開,
國民政府接收臺灣的年代談起,
透過家庭代工、教室等場景、互動設施及文物,
展示臺灣近6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、社會多元轉型,
到邁向民主社會的歷程。
來自四方: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
爸爸很認真的在告訴Rachel影幕內的意境~~
島嶼‧地動‧重生
臺灣歷史的逐步演變,緣於臺灣這塊土地與多元族群之間的互動所形成;
而在臺灣當代歷史的發展進程中,接近二十世紀末,
1999年的921大地震,不僅只為一次臺灣島嶼的環境鉅變、地表樣貌的翻動,
同時更帶來了臺灣人對於社會、文化、經濟層面的複雜思考,
以及人與自然、土地間的高度倫理省思。
本展覽由「晃動的搖籃」、「記憶的餘震」、
「 生活的回穩」和「島嶼的重生」等四大展示主題
晃動的搖籃
重返1999年9月21日當下與其後的時刻,
看見臺灣人民如何應變,
並且如何不分族群與地域彼此無私協助,
攜手共度悲慟失去家園與親人的歷程
生活的回穩
記憶的餘震
島嶼的重生
忘憂湖與有情湖
這兩座總滯洪量達6000立方公尺的滯洪池,
為以生態工法建置的人工溼地生態池;
多物種、低維護的埤塘,不但具有防災滯洪的功用,
更是留鳥與候鳥的樂園,
民眾認識臺灣自然生態與原生物種的自然保育休憩區。
兩湖間的牽手橋,也是人約黃昏後的極佳散步地點。
好喜歡這種悠閒的陪伴孩子,簡簡單單的一起渡過時光!!
期待下次的遊玩嘍~~
留言列表